貝利嬰幼兒發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簡稱BSID)由美國心理學家Nancy Bayley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綜合了格賽爾(Gesell)等量表的優點。經過對數千名嬰幼兒測驗,所研製出來的一套評估嬰幼兒行為發展的工具,其也是具有完整的可信度和高效度的檢驗資料。許多歐美國家和亞洲,非國家都已相繼引用或修訂了各國自己的BSID常模,成為國際通用的嬰幼兒發展量表之一。
認知評估包括91個項目,通過對幼兒進行顏色匹配,視觸探索,物件拼會方面的評估,考察其對周圍世界的思考,反應與學習能力。主要包含10個維度:感知覺發展,探索與操作,物件關聯性,概念建立,記憶力,習慣,視力,視覺偏好,物體永久性,以及認知的其他方面。
66個評估項目可以精準測量幼兒在控制小肌肉的能力,包括視覺跟踪,手眼協調,物體操作和抓握相關的技能。
測驗中的72個項目評估包括靜態定位(頭部控制,坐,站);動態運動,包括運動(爬行,走,跑,跳,上下樓梯), 運動質量(精確,走,踢等時的身體協調),平衡以及運動規劃;包括知覺-運動整合(例如姿勢模仿)。
評估有49個項目,預測評估幼兒對語音的識別能力,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理解相應的詞彙與指令。包括測試聽覺敏銳度的項目(如對聲音的反應,辨別聲音和聲音的定位),詞彙理解(如能夠識別所指示的物件和圖案);以及不同的詞類認知如代詞,動詞。
表達評估包括48個項目,用於評估言語前交流,如喃喃自語和身體語言;詞彙發展,如命名物件和圖案;完整句子的運用,如使用兩個詞的話語,複數和動詞。 透過評估,我們可以清清晰地了解幼兒在交流過程中對於語音語調,手勢,詞彙等運用的情況。
適應行為量表通過與家長會談完成問卷,從而了解幼兒適應日常生活的各項能力,衡量兒童的實際行為,以及他或她有能力做的行為。領域主要包含10個維度:人際交流(說話、語言、聽力和非語言交流)、社區應用(對屋外活動的興趣和對不同設施的認知)、健康安全(表現謹慎,遠離危險)、休閒娛樂(玩耍,遵守規則和投入家中的娛樂)、自理能力(飲食、洗手間、洗澡)、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遵循指示和做出選擇)、功能性學前教育(字母識別,計數和繪製簡單形狀) 、居家能力(幫助成年人完成家務並照顧好私人物品)、社交(與他人相處:使用舉止,協助他人,以及識別情緒)和運動(環境的操縱)。
社會情感量表能夠評估嬰幼兒的社會和情感里程碑。它標識了孩子在某些年齡階段應該達到的主要發展里程碑。項目評估孩子對溝通的需求、與他人互動並建立關係的能力、能否有目的地表達情感、能否使用情感信號或手勢去解決問題、能否自我調節和了解孩子對世界的興趣。社會性情緒領域主要評估四個方面:早期社會性情緒發展能力,社會性與情緒健康,早期人際交往模式,檢測社會性情緒能力發展的缺陷。
貝利-III的觀察指標對於年齡的標準劃分非常細化,並詳細地分成了17個嬰幼兒月齡段。
香港本地的兒科醫生及心理學家在過去的30年一直都是沿用著由外國研發的評核工具為本的兒童進行發展評估,但由於香港的兒童的成長環境跟外國的兒童有著明顯的文化差別。故此,這些外國研發的工具未必能夠準確地量度本地兒童的真實成長發展狀況。
而為了能夠為每個本地兒童提供更準確及全面的成長發展評估,衛生署於近年推出了《香港學前兒童綜合發展量表》。此量表能夠為學前兒童的七個主要成長發展範疇提供準確的評估,包括:認知、語言、社交認知、小肌肉、大肌肉、視覺感知能力和早期閱讀及識數技巧。
《香港學前兒童綜合發展量表》的合資格使用者必須為專業醫療團隊,主要是透過專科醫生、 臨床心理學家或教育心理學家負責執行,確保能夠以更客觀及科學化的判斷為每一位孩子作最準確的評核,幫助父母能夠及早理解孩子在成長發展中的每個需要。